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技巧:歷史上的今天9月第3講
2.正式的月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1)半影食始:月球剛剛和半影區(qū)接觸,這時月球表面光度略為減少,但肉眼較難覺察。
(2)初虧(僅月偏食和月全食):標志月食開始。月球由東緣慢慢進入地影,月球與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3)食既(僅月全食):月球進入地球本影,并與本影第一次內(nèi)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nèi)。
(4)食甚:月圓面中心與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間,此時前后月球表面呈紅銅色或暗紅色。(原因:太陽光經(jīng)過地球大氣層時發(fā)生折射,使光線向內(nèi)側偏折,但每種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樣(色散),紅光偏折程度最大,最接近地球陰影,映在月球上;此外,由于大氣層的灰塵及云的含量與位置不同,光線偏折程度會有不同,因此月全食時的月球是暗紅、紅銅、或橙色的。同樣的道理,由于大氣層的折射,朝陽與夕陽不是白色的,而根據(jù)高度因為大氣折射程度不同,呈現(xiàn)橙色或紅色。)
(5)生光(僅月全食):月球在地球本影內(nèi)移動,并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內(nèi)切。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nèi)切,這時全食階段結束。
(6)復圓(僅月偏食和月全食):月球逐漸離開地球本影,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束。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時月輪邊緣深入地球本影最遠距離與月球視經(jīng)之比。
(7)半影食終:月球離開半影,整個月食過程正式完結。月偏食沒有食既、生光過程,食甚也只表示最接近地球陰影的時刻。
月食程度的大小用食分來表示。食分等于食甚時,月球視直徑在食甚時進入本影的部分與月球視直徑之比。食甚時如月球恰和本影內(nèi)切,食分等于1。食甚時如月球更深入本影,食分用大于1的數(shù)字表示。月全食的食分大于或等于1。偏食的食分都小于1。半影月食的食分用月球直徑進入半影的部分與月球視直徑之比來表示。半影月食的食分大于0.7時,肉眼才可以覺察到。
(三)藍月亮
藍月亮,指當一個季度中出現(xiàn)4次滿月時,第3個滿月才被稱作藍月亮。一個朔望月是指兩次滿月之間相隔的時間,大約為29.53日。而按照公歷,大月為31天,小月為30天,歷法之間的這種時間差異就給一個公歷季度中出現(xiàn)4次滿月提供了條件。
由于每隔2年或3年才會出現(xiàn)一次“一個季度4次滿月”的現(xiàn)象,天文學家便賦予它“藍月亮”這個神秘而浪漫的名字。藍月亮并非指藍色的月亮,但在某些偶然情況下,比如環(huán)境污染,大氣中的小塵埃就會散射藍光,藍色的月亮就可能出現(xiàn)在天空中。“藍月亮”現(xiàn)象是天體運行自然規(guī)律所致,用其預測災難是無稽之談。
(四)流星雨
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許多的流星從天空中一個所謂的輻射點發(fā)射出來的天文現(xiàn)象。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稱為流星體的碎片,在平行的軌道上運行時以極高速度投射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束。大部分的流星體都比沙礫還要小,因此幾乎所有的流星體都會在大氣層內(nèi)被銷毀,不會擊中地球的表面;能夠撞擊到地球表面的碎片稱為隕石。數(shù)量特別龐大或表現(xiàn)不尋常的流星雨會被稱為“流星突出”或“流星暴”,可能會每小時出現(xiàn)的流星會超過1000顆以上。
流星雨的輻射點:流星雨看起來都是從天空中同一個點發(fā)射出來的,這個點就叫做輻射點。其實這是因為透視造成的。流星雨時所有流星體的運動方向都是平行的,但就像我們站在鐵路上往遠方看兩條鐵軌交匯于一點一樣,看起來這些流星體就好像從一個點發(fā)出來往四面八方而去。反過來,判斷一顆流星是不是該流星群內(nèi)的,只需看其反向延長線過不過那個輻射點。
1.現(xiàn)象形成: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
2.歷史記載:流星雨的發(fā)現(xiàn)和記載,也是中國最早,《竹書紀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的記載,最詳細的記錄見于《左傳》:“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魯莊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記錄。
3.著名流星雨:獅子座流星雨(11月)、雙子座流星雨(12月)、英仙座流星雨(7-8月)、獵戶座流星雨(10月)、金牛座流星雨(10-11月)、天龍座流星雨(10月)、天琴座流星雨(4月)。
(五)彗星
彗星是進入太陽系內(nèi)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呈云霧狀的獨特外貌。彗星分為彗核、彗發(fā)、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質(zhì)構成,當彗星接近恒星時,彗星物質(zhì)升華,在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fā)和一條稀薄物質(zhì)流構成的彗尾。由于太陽風的壓力,彗尾總是指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形成一條很長的彗尾。彗尾一般長幾千萬千米,最長可達幾億千米。彗星的形狀像掃帚,所以俗稱掃帚星。彗星的運行軌道多為拋物線或雙曲線,少數(shù)為橢圓。目前人們已發(fā)現(xiàn)繞太陽運行的彗星有1700多顆。著名的哈雷彗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