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論證五大模型全知道
無論是在國聯(lián)考還是在事業(yè)單位考試中,邏輯判斷是必然考查的一種題型。而論證部分又能占整個邏輯判斷的半壁江山。只有掌握了論證題目的“套路”,對多種論證模型了如指掌,才能鞏固提高考生自身分析和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從而能夠大大提高解析的準確率和速度。接下來,圖圖老師將帶你學習一下論證的五大模型。
一、因果論證
論點中存在因果關系,即A導致B??舍槍σ蚬P系進行加強或削弱。
加強:證明A是B的原因
?、賹Ρ燃訌?無A無B);
②別無他因(沒有其他原因導致B)
削弱:證明A不是B的原因
?、賹Ρ认魅?有A無B、無A有B)
?、诹碛兴?其它原因導致B)
?、垡蚬怪?B導致A、B發(fā)生于A之前)
【例1】一項研究表明,經(jīng)常得到表揚等精神鼓勵的員工比很少得到表揚的員工的生產(chǎn)效率高25%,而評價生產(chǎn)效率的客觀標準包括承辦工件數(shù)和工件的復雜程度。這表明:多進行精神鼓勵可以提高員工的生產(chǎn)效率。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結論?
A.表揚實際上是生產(chǎn)效率高的員工獲得的精神回報
B.評價生產(chǎn)效率的客觀標準還應該包括工件質量的高低
C.精神鼓勵有時會讓員工產(chǎn)生盲目的自信心和虛假的成就感
D.生產(chǎn)效率低的員工每天的工作時間比生產(chǎn)效率高的員工要少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削弱”,確定為削弱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多進行精神鼓勵可以提高員工的生產(chǎn)效率。
論據(jù):經(jīng)常得到表揚等精神鼓勵的員工比很少得到表揚的員工的生產(chǎn)效率高25%。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因果倒置。論點的因果關系是“表揚導致生產(chǎn)效率提高”,而該項說明“生產(chǎn)效率高之后才會獲得表揚”,屬于因果倒置,具有削弱作用。
B項:不明確項。該項指出生產(chǎn)效率的標準還應包括其他,但是論據(jù)中的生產(chǎn)效率是否考慮到了這一要素以及它對生產(chǎn)效率有什么樣的影響并不明確,不具有削弱作用。
C項:無關選項。該項說明精神鼓勵會產(chǎn)生盲目的自信心和虛假的成就感,并未指出精神鼓勵與生產(chǎn)效率之間的關系,與論點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D項:無關選項。該項說明的是不同效率的員工工作時間長短不同,但工作時間的長短與工作效率的高低不具備必然關聯(lián),故該項與論點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A選項。
二、實驗論證
題干中存在實驗過程,通常是探討某一因素是否會導致某一結果。在實驗中會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并對兩組的實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此類題型的加強和削弱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賹嶒灥耐暾裕簩嶒灲M和對照組的對應的結果都一樣要有。
②樣本的代表性:實驗過程中所涉及的樣本是否能代表結論中所涉及的主體。
③控制變量:實驗完整且樣本具有代表性的前提之后,再考慮變量是否唯一。
【例2】英國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人只要在每餐飯前半小時喝一杯500毫升的水,并堅持3個月,體重就能減輕2至4公斤,研究團隊邀請了84位超重的成人,隨機分成2組,其中41位被要求在餐前喝500毫升水,另外43位則照常生活,3個月后,團隊發(fā)現(xiàn)三餐前喝水的人,平均體重下降了4.3公斤;而餐前沒喝水的人,平均體重只下降了0.81公斤,研究人員說,沒有喝水的那組人,“平均運動量”比餐前飲水的人更高,這說明餐前喝適當?shù)乃婺軠p肥。
下列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結論?
A.餐前喝水的那組人同時也注意控制飲食
B.餐前沒喝水的人中有的體重減輕了4公斤
C.除了餐前喝水,兩組的其他情況都是一樣的
D.餐前沒喝水的人就餐中會喝更多的湯和飲料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支持”,確定為加強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餐前喝適當?shù)乃婺軠p肥。
論據(jù):團隊發(fā)現(xiàn)三餐前喝水的人,平均體重下降了4.3公斤;而餐前沒喝水的人,平均體重只下降了0.81公斤。沒有喝水的那組人,“平均運動量”比餐前飲水的人更高。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增加反向論據(jù)。餐前喝水的人體重減輕原因可能是因為控制飲食導致的,具有削弱作用。
B項:無關選項。論點是通過兩組實驗的平均體重得出的,而該項只說明了個體體重情況,無可比性,論題不一致,排除。
C項:增加論據(jù)。排除了在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其他因素對結果影響的情況,即加強了喝水導致體重減輕的唯一性,具有加強作用。
D項:無關選項。“就餐中喝更多的湯和飲料”對平均體重的影響不明確,論題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C選項。
【例3】某研究團隊讓兩批測試者分別進入睡眠實驗室里睡上一夜,第一批被安排睡得很晚,從而減少總睡眠時間;第二批被安排睡得早,但在睡眠過程中多次被吵醒。第二晚過后,結果就已經(jīng)顯現(xiàn):第二批測試者的積極情緒受到嚴重影響。他們的精力水平較低,同情心和友善度等積極情緒指數(shù)有所下滑。部分研究者據(jù)此認為,被吵醒導致了測試者無法得到足夠的慢波睡眠,而慢波睡眠是恢復精力感的關鍵,但也有研究者對此項研究的可信度提出質疑。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反駁質疑者?
A.第一批測試者積極情緒的指數(shù)下滑程度不太明顯
B.第二批測試者中大部分人長期以來情緒不夠積極
C.兩批測試者的健康狀況和心理素質原本就很接近
D.兩批測試者在參與睡眠實驗前精力水平參差不齊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反駁”,確定為削弱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被吵醒導致測試者無法得到足夠的慢波睡眠,而慢波睡眠是恢復精力感的關鍵”,有研究者對上述結論的可信度提出質疑。
論據(jù):無。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增加反向論據(jù)。該選項通過闡述第一批測試者的積極情緒指數(shù)下滑不太明顯,再通過與題干研究結果第二批測試者積極情緒受到嚴重影響相對比,可以得到被吵醒確實影響測試者的積極情緒這一結論,具有削弱作用。
B項:增加論據(jù)。第二批測試者中大部分人長期以來情緒不夠積極,說明并不是實驗中被吵醒導致的情緒不夠積極,而是實驗者本身的情緒影響,支持了質疑者的觀點,具有加強作用。
C項:無關選項。題干實驗結果是通過對比測試者自身實驗前后的情緒變化來獲得的,并不需要兩批測試者的健康狀況和心理素質接近,論題不一致,排除。
D項:無關選項。題干實驗結果是通過對比測試者自身實驗前后的情緒變化來獲得的,與兩批測試者參與實驗前精力水平是否參差不齊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A選項。
三、類比論證
通常是類比不同的動物之間比較,比如從動物試驗推到人的試驗結果。
1.加強:找類比對象的相同點。
2.削弱:找類比對象的不同點。
【例4】針對如何戒掉煙癮,某大學研究小組給出了“試試出去跑兩圈”的建議。該小組通過對實驗室小白鼠的研究,證明了即使是像慢跑這樣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也能激活小白鼠大腦中的α7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提供與吸煙類似的快感。因此,“跑兩圈”或許能夠讓戒煙者的戒斷癥狀有所緩解。
上述論證最可能基于的潛在假設是:
A.小白鼠對于香煙中的一些成分較為敏感
B.小白鼠與人的大腦生理結構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C.小白鼠也能吸煙,也會出現(xiàn)類似煙癮的生理表現(xiàn)
D.香煙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不會刺激α7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前提”,確定為加強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跑兩圈”或許能夠讓戒煙者的戒斷癥狀有所緩解。
論據(jù):用小白鼠進行試驗。慢跑這樣的強度的體育活動能激活小白鼠大腦中的α7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提供與吸煙類似的快感。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無關選項。“小白鼠對香煙中的一些成分較敏感”與“跑兩圈”這個外因聯(lián)系如何并不明確,與論題無關,排除;
B項:建立聯(lián)系。論點是“跑兩圈”對戒煙的人的影響,論據(jù)是用小白鼠做的實驗,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前提“人的大腦和小白鼠的大腦結構有較高的相似性”,否則小白鼠的實驗是無效的,所以B選項是必要前提,可以加強。尋找前提條件時,我們可以使用“否定帶入法”來驗證某選項是否為前提條件。如果該選項否定后會導致論點不成立,那么這個選項即為論點成立的前提條件。
C項:無關選項。題干談論的是對戒煙的影響,該選項說的是小白鼠吸煙的問題,論題不一致,排除。
D項:無關選項。該選項討論的是香煙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對α7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的影響,和“跑兩圈”這個話題無關,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四、.統(tǒng)計論證
調查統(tǒng)計模型是通過調查、抽樣統(tǒng)計、某個人的所見所聞,總結出一個結論。調查統(tǒng)計型題目用的是歸納法,其論據(jù)往往是某個或某些樣本的情況,結論卻是全體情況。
調查統(tǒng)計方法的真實有效、具有代表性是調查性論據(jù)有效的條件,而選項指出調查的方法有問題,是常見的一種削弱模型。如:
A院票數(shù)300票,B院票數(shù)100票,所以A院的支持率更高。加強:A院的參與投票的人數(shù)不到B院的3倍;削弱: A院的參與投票的人數(shù)超過B院的3倍
【例5】統(tǒng)計表明,某國的火車事故多發(fā)生在南部地區(qū),因此在北部地區(qū)坐火車更安全。
以下哪項最能反駁上述論證?
A.該國北部的火車車速較慢
B.該國南部的火車線路比北部多得多
C.該國南部的許多線路已經(jīng)使用動車組了
D.該國北部大部分地區(qū)為山區(qū),更適合汽車行駛
【答案】B
【解析】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反駁”,確定為削弱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在北部地區(qū)坐火車更安全。
論據(jù):某國的火車事故多發(fā)生在南部地區(qū)。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不明確項。該項指出北部車速較慢,車速與安全性的關系并不明確,不具有削弱作用。
B項:切斷聯(lián)系。南部線路多于北部,整體火車運行基數(shù)大,從事故數(shù)量而言南部火車事故自然就多,但不代表南部事故發(fā)生比例更高,即南部不一定沒有北部坐火車安全,具有削弱作用。
C項:無關選項。“使用動車組”與在坐火車的安全性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D項:無關選項。“北部更適合汽車行駛”與在北部坐火車是否更安全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五、形式論證
形式論證,即運用翻譯推理的知識點解答論證的題目,考查方式依舊有兩種:加強和削弱。加強論證主要考查的加強方式有:重復論點和建立聯(lián)系,削弱論證考查的方式是:¬(A→B)=A∧¬B。
常見類型:
1.論據(jù):A→B,論點:A→C,其成立的前提是:B→C;
2.論點:A→B,最能削弱:A且¬B。
【例6】任何無法量化及不設定時限的目標都是無效的目標,而任何無效的目標都沒有實際操作的方法。因此,詳細的職業(yè)規(guī)劃不是無法量化及不設定時限的目標。
為使上述論證成立,必須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
A.詳細的職業(yè)規(guī)劃不都是無效的目標
B.詳細的職業(yè)規(guī)劃有實際操作的方法
C.有效的目標都是可以量化和設定時限的目標
D.無法量化及不設定時限的目標沒有實際操作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前提”,確定為加強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詳細的職業(yè)規(guī)劃不是無法量化及不設定時限的目標。
論據(jù):任何無法量化及不設定時限的目標都是無效的目標,而任何無效的目標都沒有實際操作的方法。
因為論據(jù)中存在關聯(lián)詞“任何……都……”,所以可將論據(jù)翻譯為:①無法量化及不設定時限的目標→無效目標;②無效目標→沒有實際操作的方法。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無關選項。該項等價于“有的詳細的職業(yè)規(guī)劃不是無效的目標”,將其放入論據(jù)中,與①的逆否命題遞推后,只能得到“有的詳細的職業(yè)規(guī)劃不是無法量化及不設定時限的目標”,排除。
B項:建立聯(lián)系。①②遞推可得“無法量化及不設定時限的目標沒有實際操作的方法”,論據(jù)中的“實際操作方法”與論點中的“詳細的職業(yè)規(guī)劃”之間缺少聯(lián)系,該項在二者間建立了聯(lián)系,具有加強作用。
C項:解釋論據(jù)。該項是①的逆否等價命題,具有加強作用。
D項:解釋論據(jù)。①②遞推可得“無法量化及不設定時限的目標→沒有實際操作的方法”,該項是對題干論據(jù)的重復,具有加強作用。
第四步,強度比較。
C、D項是加強論據(jù),B項是建立聯(lián)系,建立聯(lián)系的力度強于加強論據(jù)。
因此,選擇B選項。
本文中將對論證的五大模型進行說明和講解,希望考生們可以牢固準確地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祝君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