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根據(jù)醫(yī)學資料記載,全球癌癥的發(fā)病率20世紀下半葉比上半葉增長了近10倍,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第一殺手。這說明,20世紀下半葉以高科技為標志的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所造成的全球性生態(tài)失衡是誘發(fā)癌癥的重要原因。
以下各項,如果是真的,都能削弱上述論證,除了
A.人類的平均壽命,20世紀初約為30歲,20世紀中葉約為40歲,目前約為65歲,癌癥發(fā)病率高的發(fā)達國家的人均壽命普遍超過70歲。
B.20世紀上半葉,人類經(jīng)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大量的青壯年人口死于戰(zhàn)爭;而20世紀下半葉,世界基本處于和平發(fā)展時期。
C.高科技極大地提高了醫(yī)療診斷的準確率和這種準確的醫(yī)療診斷在世界范圍的覆蓋率。
D.高科技極大地提高了人類預防、早期發(fā)現(xiàn)和診治癌癥的能力,有效地延長著癌癥病人的生命時間。
E.從世界范圍來看,醫(yī)學資料的覆蓋面和保存完好率,20世紀上半葉大約分別只有20世紀下半葉的50%和70%.
答案B
題目的要求是找出不能削弱原文結論的選項=>找出或加強原文結論的選項、或與原文結論無關的選項(這樣也不會削弱原文結論)=>原文結論是"高科技=>經(jīng)濟發(fā)展=>生態(tài)破壞=>癌癥增多"
A.人類的平均壽命,20世紀初約為30歲,20世紀中葉約為40歲,目前約為65歲,癌癥發(fā)病率高的發(fā)達國家的人均壽命普遍超過70歲。=>壽命增加=>癌癥增加=>削弱
B.20世紀上半葉,人類經(jīng)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大量的青壯年人口死于戰(zhàn)爭;而20世紀下半葉,世界基本處于和平發(fā)展時期。=>青壯年大量死亡,并不能推出癌癥發(fā)生率少,有可能會增多=>與原文無關=>不能削弱
C.高科技極大地提高了醫(yī)療診斷的準確率和這種準確的醫(yī)療診斷在世界范圍的覆蓋率。=>高科技=>準確率增加=>癌癥應該減少=>削弱
D.高科技極大地提高了人類預防、早期發(fā)現(xiàn)和診治癌癥的能力,有效地延長著癌癥病人的生命時間。=>高科技=>預防能力增加=>癌癥應該減少=>削弱
E.從世界范圍來看,醫(yī)學資料的覆蓋面和保存完好率,20世紀上半葉大約分別只有20世紀下半葉的50%和70%.=>資料全=>癌癥應該減少=>削弱
72.甲:最近,我被一家航空公司的某一航班拒絕了一個我已經(jīng)確認過的預定座位,因為這家航空公司超額預定了那個航班。因此,我被迫乘下一班可乘的航班,該航班兩個小時后才起飛,我錯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yè)會議。即使我預定的那個航班在最后一分鐘因為天氣原因而被取消,航空公司也應該因沒能讓我乘坐那個航班而給我賠償。
乙:從道義上來說,航空公司沒有給你賠償?shù)呢熑危词鼓銢]被拒絕乘坐早一點的航班,無論如何你都會錯過你的商業(yè)會議。
下面哪一條原則,如果正確,能證明乙對甲的反應,即從道義上講航空公司有責任賠償那些在某一航班上確認了預定座位而又被拒絕乘坐該航班的乘客是合理的?
A.如果迫使乘坐晚一點航班的惟一原因是航空公司已超額預定了那次航班。
B.只有當乘客被迫乘坐晚一點的航班的原因不是因為天氣惡劣而取消了該航班。
C.只有當航空公司沒有超額預定最初的那次航班,乘客也沒有被迫乘坐晚一點的航班。
D.即使乘客被迫乘坐晚一點的航班的惟一原因是航空公司因為天氣不好而取消了最初的那次航班。
E.即使在航空公司沒有超額預定最初的那次航班的情況下,乘客仍被迫乘坐晚一點的航班。
選C
題目要求找出一個選項,使乙的想法是成立的。
題目中公司是有錯誤的,公司犯下2個錯誤,因此上要賠償?shù)摹?/p>
乙支持公司不用賠償,而不用賠償只有在沒有過錯的情況下成立,即選項C的內(nèi)容
73.政治家:沒有人可以否認無家可歸是一個問題,然而怎樣解決它,好像并沒共識??墒?,有一件事情很明顯:忽視這個問題并不會使這個問題遠離我們。當且僅當政府插手,給無家可歸者提供住房時,這個問題方會消失。而這樣做又會迫使政府增加稅收。因此,我們應當增加稅收。
下面哪一原則,如果正確,最能支持政治家的論述?
(A)當且僅當解決一個問題需要某一個措施時,才應該采用這個措施。
(B)當且僅當某一措施能充分解決某一個問題時,才能采取該措施。
(C)如果一項措施被要求用來解決某一問題,那么就應當采用這項措施。
(D)如果一項措施能充分解決某一問題,那么就應當采用這項措施。
(E)如果一項措施能充分解決某一問題,該措施必需的任何步驟都應被采用。
選C
1、題干中沒有提到"能充分解決問題的措施"與"采用該措施"的關系,因此,B、D、E不選。
2、對于A,"解決一個問題需要某一個措施"是"應該采用這個措施"的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A表述成必要條件,因此,錯誤。
綜上,選C
74.S和K的代表團都沒有參加某國際會議。事前,D和K的代表團公開宣布,如果T的代表團參加了這個會議,這兩國中的一個或兩個都會不出席會議,D和K的政府是強烈反對T的聯(lián)盟。與此相應,S的代表團公開宣布,如果D與K代表團都不出席的話,S代表團就一定出席會議。
如果上面陳述正確,且所有的代表團都信守其公開聲明,下面也一定正確的是:
(A)D代表團參加了會議。
(B)D代表團沒有參加會議。
(C)S政府沒有強烈地敵對T.
(D)T代表團沒有參加會議。
(E)T代表團沒有針對是否參加會議發(fā)表過公開聲明。
選A
1、"S的代表團公開宣布,如果D與K代表團都不出席的話,S代表團就一定出席會議"=>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否定后件,能推出否定前件=>S沒有出席的話,D與K至少要有一個出席=>D一定出席了會議,因此,A正確,B錯誤。
2、題干中沒有表述,S政府與強烈地對T的關系=>C錯誤。
3、題干中沒有表述,T是否有公開聲明=>E錯誤。
4、"D和K的代表團公開宣布,如果T的代表團參加了這個會議,這兩國中的一個或兩個都會不出席會議"=>T可能與D同時參加會議=>D錯誤。
75.實際上所有參加最近一次問卷調查的人都表示效忠于兩個主要政黨中的一個:但是來自每個黨派超過1/3的投票者說不滿意兩黨的統(tǒng)治哲學,如果第三黨存在的話,他們可能會加入。即使這個民意測驗反映一般投票者的意見,然而,一個新的黨派沒有機會贏得1/3的投票者,因為……
下列哪一個最合邏輯地完成上面的論述?
A.目前對兩個主要黨派統(tǒng)治哲學的不滿情緒的程度是史無前例的
B.兩個主要黨派不滿的成員被完全不同的統(tǒng)治哲學所吸引。
C.大多數(shù)響應者高估了對兩黨不滿的投票者的比例,除了那個比例高于50%以外。
D.將近一半的響應者報道他們更可能放棄投票而不是改變他們的黨派附屬
E.任何新黨派可能激勵以前沒有投票的公民參加并成為通常投票者。
答案選B,
題干中說出這樣的事實:即使有新的政黨,新政黨也不會贏得1/3的投票者
只有B(兩個主要黨派不滿的成員被完全不同的統(tǒng)治哲學所吸引)表達了這個原因(因為這兩個主要黨派不滿成員被完全不同的統(tǒng)治哲學吸引,所以他們不可能支持同一政黨)
而D將近一半的響應者報道他們更可能放棄投票而不是改變他們的黨派附屬(這里的相應這是有多少呢,題干中并沒有給出,屬于迷惑性較強的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