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問題常常出現在邏輯判斷中,并和不同的題型結合在一起,但是其本質考查的是考生準確理解數據的能力。下面華圖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專家就幾個例子來進行說明。
【例1】(2009國家)
有三個骰子,其中紅色骰子上2、4、9點各兩面;綠色骰子上3、5、7點各兩面;藍色骰子上1、6、8點各兩面。兩個人玩擲骰子的游戲,游戲規(guī)則是兩人先各選一個骰子,然后同時擲,誰的點數大誰獲勝。
那么,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先選骰子的人獲勝的概率比后選骰子的人高
B. 選紅色骰子的人比選綠色骰子的人獲勝概率高
C. 沒有任何一種骰子的獲勝概率能同時比其他兩個高
D. 獲勝概率的高低與選哪種顏色的骰子沒有關系
【答案】C。
根據題干內容,紅色骰子數2、4小于綠色骰子點數3、5,而點數9大于7,故選紅色骰子獲勝概率低于選綠色骰子的人。綠色骰子點數5、7小于藍色點數6、8,故選綠色骰子獲勝概率低于選藍色骰子的人。同理,選藍色骰子獲勝概率又低于選紅色骰子的人。所以選擇C選項。
【例2】(2008國家)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近年來在某市高收入人群中,本地人占70%以上,這充分說明外地人在該市獲得高收入相當困難。
以下哪一項如果為真,方能支持上述結論?( )
A.外地人占該市總人口的比例高達40%
B.外地人占該市總人口的比例不足30%
C.該市中低收入人群中,外地人占40%
D.該市中低收入人群中,本地人占不足30%
【答案】A。
根據A選項,外地人占該市人口比例高達40%,而在高收入人群中外地人占的比例不到30%,確實能說明外地人獲得高收入比較困難。
根據B選項,外地人占該市總人口比例不到30%,在高收入人群中也不足30%,無法支持上述結論。
C選項具有很大迷惑性,可以運用假設法來進行分析。
假設中低收入人群是100A,那么外地人是40A,本地人是60A;假設高收入人群是100B,那么本地人是75B,外地人是25B。那么,我們得出:
本地人高收入比例:70B :(60A+75B)
外地人高收入比例:25B :(40A+25B)
由于無法確定某市高收入人群和中低收入人群各自的比例,也就不能確定A、B的大小關系,所以這兩個比例是無法確定大小的。
同理,選項D也是無法確定大小的。
【例3】(2009下半年聯考)
一項對某市大學生運動會的調查結果似乎存在著矛盾,當參加百米決賽的運動員被問及在此次運動會上的名次時,有60%的回答者說他們的成績位居此次比賽的前20%。
如果所有參與調查的運動員說的都是真話,那么下列哪項能對上述現象給出更合理的解釋?( )
A.并不是所有未回答者的名次都在百米決賽的前20%以外
B.其余40%的回答者百米決賽的成績都在前20%之外
C.參加百米決賽的運動員有80%的人成績不理想
D.百米決賽成績較差的運動員沒有參加調查
【答案】D。
題干中指出“有60%的回答者說他們的成績位居此次比賽的前20%”,要此現象成立,只需要參加調查的運動員數量少于參加決賽的所有運動員,并且那些成績較差的人不參與調查就可以了。
通過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發(fā)現,數字可以和不同題型結合起來出題,考生需要準確理解題干,把握住數據來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