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份開始寫選調生的故事,我接觸到的采訪對象工作在江西、廣東、河北、重慶、四川、貴州、山東等地,他們有的來自人民大學、重慶大學等重點院校,有的畢業(yè)于普通院校;有的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開始選調生涯,有的背井離鄉(xiāng)來到異地奮斗;有的已經成為副主任科員,有的依然是普通的基層工作人員;有的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有的選調多年頗有心得;有的早已成家,苦于事業(yè)而家庭無法兼顧,有的還在為找另一半而發(fā)愁;有的懷念在鄉(xiāng)鎮(zhèn)工作的日子,有的追逐著更高的目標。
每年的8月,正是新一批選調生培訓、走入工作崗位的時候,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短暫的喜悅和激動過后,將會首選面對基層艱苦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曾經有一位廣西的選調生向我抱怨:“在基層鄉(xiāng)鎮(zhèn)工作了8年,現(xiàn)在連老婆都沒有娶上?!蓖瑫r,他也很坦率地告訴我,來到基層后,待遇不高,工作生活就在山里,面對可能更有前途的選擇,心情變得開始浮躁,選調仿佛成了“雞肋”,眼看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上始終不能踏實下去,想要離開又怕失去在當?shù)睾玫墓ぷ鞲M瑏淼倪x調生有人離開了,或是出國留學,或是跳到公司企業(yè),但也有人堅持了下來,為老百姓做實事,得到了上級的肯定,甚至提拔到了省里工作。對此,他感慨到其實不管是離開的,還是踏實工作的,他們過得都很好,只有不能把握自己選擇的人,才會變得無所適從,一事無成。8年的時光不算短,但是只要能明白了這個道理,什么時候都不晚。這個選調生告訴我他已經打定了主意,哪怕在大山里再待上8年,也要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一番成績,對得起選調生的稱號。
河北的選調生龐博告訴我,選調生到基層就是來鍛煉的,但不能認為鍛煉就是鍍金,鍛煉的目的是能夠更好地開展基層工作。放下天之驕子的架子,踏實工作,才是正確的選擇。
我同意龐博的觀點,既然想好要做選調生,就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不能總是抱怨待遇低,抱怨基層生活艱苦,抱怨周圍其他人素質低。選調生們同時也要分析自己在工作生活時是否有積極的心態(tài),畢竟,基層不是象牙塔,更不是組織部孵化干部的溫床,躺在上面什么也不做就可以一路高升、青云直上。如果以這樣的心態(tài)投身基層又怎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呢?因此,在選調生抱怨沒有受到重視時是否考慮過,自己身上有多少閃光點,又做出了什么成績給大家一個重視的理由呢?可能很多人知道誰請客送禮,知道明星又有什么新動向,但是有多少人能知道所在鄉(xiāng)有多少貧困戶、有多少五保戶、有多少老百姓還沒有參加新農合呢?
選調生是作為黨政領導干部后備人選和縣級以上黨政機關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人選進行重點培養(yǎng)的,做了選調生,來到基層你可以了解到中國農村的現(xiàn)狀,了解國情,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可以增進對老百姓的了解;可以經受艱苦環(huán)境的磨練,豐富人生閱歷;可以增強各種能力,特別是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加快成才成人的步伐。只有真正能夠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誘惑、經得住考驗的人方能脫穎而出,才是合格的選調生。
每年都有眾多高校畢業(yè)生走入選調隊伍,同時也有許多人選擇了離開。有的省市已經開始探索公務員的退出機制,打破鐵飯碗,大浪淘沙,選調注定是一條不平坦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