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注冊

歡迎登錄

當前位置:華圖在線 > 資料 > 公基 > 2017年公共基礎知識備考:通貨膨脹的主要內容

2017年公共基礎知識備考:通貨膨脹的主要內容

2017-03-14 14:22  |  華圖教育  |  責編:華圖在線 點擊收藏

  華圖網校整理了2017公共基礎知識復習資料,為大家?guī)?ldquo;2017年公共基礎知識備考:通貨膨脹的主要內容希望”,幫助考生快速順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礎知識相關考點。

  2017年公共基礎知識備考:通貨膨脹的主要內容

  您可能還關注:

事業(yè)單位備考指南兩會專題:聚兩會看點 學公考精髓

  1.通貨膨脹的含義

  通貨膨脹是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由于貨幣供應量過多,超過流通中對貨幣的客觀需要量,導致貨幣貶值,從而引起物價水平普遍持續(xù)上漲的經濟現象。

  注意:不是指一種或幾種商品的物價上升;

  不是指物價水平一時的上升;

  指物價水平全面、持續(xù)的上漲;

  2.通貨膨脹的度量

  通貨膨脹的程度多以物價上漲幅度表示出來,而物價上漲幅度則通過物價指數反映出來。

  通貨膨脹的測量指標主要有:

  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是反應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變動情況的統(tǒng)計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CPI告訴人們的是,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生產者價格指數又稱批發(fā)物價指數,是根據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發(fā)價格編制的指數。

  GDP平減指數(平減因子):國民生產總值平減指數是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與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

  3.通貨膨脹的原因

  (1)需求拉上假說

  基本觀點: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是指由于社會總需求過度增加、超過社會總供給而拉動物價總水平上漲的一種通貨膨脹。根據導致通脹的具體因素,可以將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分為實際因素引起的通脹和貨幣因素引起的通脹。

  (2)成本推動假說

  基本觀點: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是指在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由于生產要素價格上漲,致使生產成本上升,從而導致物價總水平持續(xù)上漲的現象。這種通貨膨脹理論認為通脹的根源不是在于需求過度,而是在于產品成本(包括原材料、工資、租金、利潤、利息等)上升,即不存在需求拉上的條件也能產生物價上漲。

  (3)混合型通貨膨脹

  混合型通貨膨脹是指由于需求和供給兩個因素引起的物價上漲。在現實生活中,單純的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和單純的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是難以找到的,大多數是通貨膨脹的發(fā)生總是包含了需求和供給(成本)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4)結構型通貨膨脹

  由于總供給結構的變動滯后于總需求結構的變動而引起的通貨膨脹。

添加您的專屬公考咨詢師

掃碼免費領取專屬學習禮包

2017年公共基礎知識備考:通貨膨脹的主要內容

領取資料 咨詢優(yōu)惠

  12  共2頁

咨詢優(yōu)惠

添加您的

專屬公考咨詢師

掃碼領專屬好禮
常見問題

有協(xié)議班嗎?

一課時多長時間?

手機可以觀看嗎?

課程可以反復學習嗎?

可以下載嗎?

課程包含圖書嗎?

錯過直播有回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