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公務員局發(fā)布《公務員職業(yè)道德培訓大綱》,“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對全體公務員進行職業(yè)道德輪訓,并把該培訓列入公務員初任、任職和在職培訓的必修內容。據(jù)悉,職業(yè)道德培訓內容涵蓋公務員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yè)觀等內容,且涉及中國古代如何加強“官德”修養(yǎng),培訓時間不少于6學時。
職業(yè)道德不獨是對公務員的要求,每一個社會角色都有需要謹守的行業(yè)道德規(guī)范。此番興師動眾將要展開的、全國范圍內公務員職業(yè)道德輪訓,其背景在于,公務員作為社會職業(yè)的一種,于履行法定職責而言,職業(yè)道德是其不能或缺的一環(huán)。誠然,并非只有“缺什么”的時候才需要“補什么”,但國家公務員管理機構大張旗鼓開展職業(yè)道德輪訓,顯然是對待培訓群體在待培訓領域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的清晰認知,至于具體怎么培訓,如何達至預先開列出的培訓目標,則很有必要予以進一步的條分縷析。
道德從來是一種自律的存在,那些基于人們思想領域的努力,無論力道如何,均難免外力影響的局限,能否最終起到作用,還須寄希望于個體內在的回應。從此次公務員輪訓的內容和方式可以看到,諸項有涉公職人員道德情操的培訓科目,不可謂不宏大,但越是宏大的培養(yǎng)目標,就越是需要警惕大而無當?shù)奈kU,避免培訓流于形式。有論者第一時間表達憂慮稱,此項培訓恐怕又要讓納稅人的錢打水漂了,此說顯然并非妄斷。
于公眾的日常見聞與體驗觀之,有關公職人員的諸多培訓,名目與實效的落差并非一次兩次,相同的只是在培訓名目之下,各種必要的和不必要的公帑開銷。從一入職開始,公務員群體所接受的各類系統(tǒng)培訓不可謂不多,分門別類,漸次循進,但“學一套、做一套”的問題從來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諸多貪腐案件的主人公,往往在位時也都不乏慷慨激昂的各種說辭,逢此不斷重復、原地踏步的糾結中,是該問一下:那些“臺上反腐敗,臺下搞腐敗”的教訓,究竟如何記???
依據(jù)常識所進行的判斷,官員德性的養(yǎng)成注定無法依賴那“不少于6學時”的課程,而且此類職業(yè)道德科目究竟如何考核,也必然成為一個不小的難題??梢詸z索到的一些信息顯示,在此之前,全國各地亦不乏針對公職人員的職業(yè)道德培訓項目,甚至有專為此設計出的教學及考核軟件。普遍的做法是,培訓活動大張旗鼓地搞起來,而且對培訓實效的各種期待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述,但為此類培訓設計的考核程序,則往往采取了書面考試(甚至是開卷作答)的方式。必須要思考和追問,一項職業(yè)的道德水準,一紙試卷是否足以考察?即便只是作為學業(yè)督促而存在的書面考核,其實際效果,恐怕也會最終歸攏到對“靠培訓提升德性”的邏輯詰問中。
公職人員德性的高下判斷,無一例外地附著于公權力施行的過程中,只有求諸公民對每一個具體行政行為的遭遇和感觸,才是唯一靠譜的考核渠道。而尤其需要強調的是,道德作為一個無法量化的軟約束,雖不可或缺,但從來不是決定因素。國家公職人員是否恪盡職守,其所掌握的權力能否做到不缺位和不越位,所依賴的最根本環(huán)節(jié),仍然是權力是否得到有效的約束和監(jiān)督。從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基本治理邏輯出發(fā),公民權利讓渡給國家權力之后,包括社會公共服務的質量、公民權益實現(xiàn)的程度等在內的訴求和期待,終究無法癡心奢望公務員群體的德性——— 它不僅靠不住,而且缺乏實在的度量途徑?,F(xiàn)代政治的一個重要基點在于,對權力及其執(zhí)掌者不得不時刻保有警惕,“不憚以最壞惡意”予以起碼的提防。只有外在于權力本身的制衡與監(jiān)督,是歸因于這一基點而出發(fā)的制度設計,而且也才有可能實現(xiàn)那些良善初衷。
什么是最應當追求、也最可能追求得到的社會治理目標?不是每一個官員都成為道德模范,而是即便德性不良的人掌握權力,也無處下手、無以徇私。對于后者而言,顯然還有更嚴峻的制度再造使命有待完成。要給公務員上課,無論是職業(yè)技能,還是事關道德,但更要給權力上套,權力只有在制約之下審慎運行,才堪稱國家與庶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