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典型和數列,4+5=9(第3項),5+9=14(第四項),9+14=23(第五項),14+23= 37(第六項),所以答案為D。
2.【答案】C 二級等差數列,前一項減后一項得到一個公差為3的新數列,計算得答案C。
3.【答案】A 分母為自然數列,分子的奇數、偶數項均相差2,進而得出答案為A。
4.【答案】A 等差數列,后項減前項公差為110,不難得出答案是A。
5.【答案】B 三級等差數列,經過一次相減后沒有明顯規(guī)律,再次相減就能得到一個公差為6的等差數列,然后6+24+60+120=210,答案是B。
6.【答案】D 對角數字“5”和“7”相乘得到“35”即對角數字“3”和“5”組合,同理,8×8=64,所以4×7=28,答案應為D。
7.【答案】B 12+2=8+6,11+14=12+13,所以21+25=?+22,顯然?=23,選擇B。
8.【答案】D 6×2+4+4=20,3×4+3+2=17,所以3×5+2+1=?,計算得出?=18,選擇D。
9.【答案】B (8-2)×(4+4)=48,(9-4)×(3+2)=25,所以(10-5)×(5+2)=?,計算得出?=35,選擇B。
10.【答案】A (4+4)-(4+4)=0,(10+8)-(2+4)=12,所以(20+5)-(9+5)=?計算得?=11,選擇A。
11.【答案】C 根據題意,兩數相除商是8,則說明被除數是除數的8倍,兩數相減結果2345應為除數的7倍,從而求得除數2345÷7=335,被除數為335×8=2680,兩數和為2680+335=3015,答案為C。
12.【答案】C 提取公因式法。101-90=11,103-92=11,……,199-188=11,總計有50個這樣的算式,所以50×11=550,選擇C。
13.【答案】B 最后一排有70個坐位,則前面24排每一排少兩個,第一排有70-24×2=22,構成一個等差數列,公差為2,首項為22,S25=25×22+(25×24×2)÷2=1150個,選擇B。
14.【答案】C 根據題意,可得下列等式?。?span lang="EN-US">4+2)×乙速=4×甲速10+5×乙速=5×甲速
將所給選項代入即可求得答案為C。
15.【答案】C 從題目可得,;甲=2乙,則有2乙+乙=55-丙,其中10<丙<乙,采用代入法,發(fā)現在只有C符合以上要求,所以選擇C。
16.【答案】D 甲、乙要在A點相遇,則甲、乙行走的路程必是400的整數倍數,這樣就能排除A、B、C三項,選擇D。
17.【答案】C 風速=(1500-1200)÷2=150千米/時,則6小時最多能飛行路程6×(1500-150)=8100千米,所以飛機最多只能飛行8100÷2=4050千米,選擇C。
18.【答案】A 方程法,設他步行了X千米,則可列方程 (60-X)÷18+x÷5=5.5,解得X=15千米。本題可采用代入法更為簡單。
19.【答案】 C。解析: 乙最后追上甲時,乙必須比甲多要轉一次彎。那么乙追擊甲的距離應為100+120× =120米。若不考慮乙和甲的相同轉彎點,乙需要經過120÷(150-120)=4分鐘,那么乙需要跑的路程為150×4=600米。乙跑600需要的經過5個拐點(注意是5個,而不是6個,因為最后追上時不需要在拐過拐點)。所以,乙所用的時間為4分鐘跑路的時間加經過5個拐點的時間,因而標準答案為4分50秒。
20.【答案】A 設王老師從隊尾走到隊頭用X分鐘,可列方程(150-60)×X=(150+60)×(10+X)解得X=7分鐘,則隊伍的長度為(150-60)×7=630米,選擇A。
21.【答案】B 從題目可知,已讀的部分占全書的3/7,又讀了33頁后,已讀部分占全書的5/8,則全書共有33÷(5/8-3/7)=168頁,選擇B。
22.【答案】A 可用方程法,設有大船X只,則可列方程 5×X+3×(12-X)=46,解得X=5只,選擇A。解法二:假設12只船全部是小船,那么可乘坐36人。那么多處的10人必定是每個大船多載2人的數量,那么大船就有10÷2=5只。
23.【答案】D 根據題意可知,(9-2)÷(1/2-1/3)=42,繩長為42米,選擇D。
24.【答案】C 最小公倍數問題,求4、6最小公倍數為12,所以4元/斤的糖有3斤,6元/斤的糖有2斤,共用錢24元,混合后糖的成本為24÷(3+2)=4.8元/斤,選擇C。
25.【答案】C 除去冰箱他每月應得8400÷12=700元,做了7個月應得700×7=4900元,但實際他只得了3900元,相差1000元,這1000元是剩下5個月冰箱部分的錢,所以冰箱價值為1000÷(1-7/12)=2400元,選擇C。解法二:他若沒有辭職,剩下五個月的工資應為8400-3900=4500元,那么他每個月工資為900元,一年工資為10800元。那么冰箱等價于10800-8400=2400元。
26.【答案】D 第一組圖型都含有"兒",第二組圖型都含有"八",所以選擇D
27.【答案】C 圖型經過順時針旋轉45度后放大得到結果,選擇C。
28.【答案】B 圖型經過順時針旋轉變化得出答案為B。
29.【答案】D 第一組圖型中前兩個圖拼合成第三個圖,第二組同理,選擇D。
30.【答案】D 第一組圖型相交部分是黑則變白,其余部分不變,第二組圖型同理,選擇答案D。
31.【答案】B 第二個圖型是由第一個圖型由左面第一小條向右平移得到的,下面同理,答案為B。
32.【答案】C 觀察中間圓圈內小橫線沿逆時針方向逐漸減少,所以?處應是一橫,每減少一小條則在圈外增加兩條直線環(huán)繞圓圈周圍,進而得出答案為C。
33.【答案】D 橫著看,黑色圓圈向左移1格,得到第二行,然后又向右移3格,得到第三行,反復上面的操作,同理其它幾個圖按類似規(guī)律進行變化,選擇D。
34.【答案】C 奇數項大圈逐漸變小,偶數項小圈逐漸變大,故選擇C。
35.【答案】B 以第一行為基準,第二行第一個圖翻轉,第三行前兩個圖進行翻轉,第四行全部翻轉,接下來以第四行為基準,第一個圖型翻轉其它不變選擇B。
36.【答案】B 解析:本題從題干出發(fā),結合選項,運用排除法,ACD比較絕對,不是從題干推理出來的結論,只有B是比較客觀的,是可以從題干推理出來的比較恰當的結論。
37.【答案】A。解析:本題從題干出發(fā),人們之所以從不愿意種土豆到紛紛偷種土豆,主要原因是有人看守(不允許輕易種植),可見最恰當的結論是A,BCD不是從題干推理出來的結論,是主觀的推斷,而且推得太遠。其中B和C一樣,人們“都”,有以偏概全之嫌,而且土豆本身不是“奇” 的表現,否則按照B選項“人們都有獵奇心理” ,人們早就該去偷土豆或者種土豆了;“國王衛(wèi)隊看守”也不是“奇”的一種表現,而是“禁止”表現。所以選A。
38.【答案】C 解析:本題屬于解釋型題目,從題干可以知道為什么有38個鄰居聽到沒有人去營救,主要原因可能是很多人在場,都認為會有人救助,所以導致社會責任的分散,其他選項的原因都是主觀的推斷,不能最恰當地解釋這個事件。
39.【答案】D。解析:本題屬于結論型題目。相同的限制性管教措施,對于不同地方的孩子的感覺而言卻完全不同,這顯然很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這是題干可能得出的結論。韓日孩子接受父母的限制性管教,并不意味著“韓日兒童更容易被管教”,所以A不正確;“美德孩子不接受限制性管教”并不等于其“更具有逆反心理”,這顯然犯了“擴大概念內涵”的錯誤;同理,C犯了“擴大概念內涵”的錯誤;所以,只有D更合理些。
40.【答案】A 解析:本題從題干出發(fā),運用矛盾關系法,題干四個人說的話乙和丁是矛盾的,真話在這兩個人之間,那么甲和丙是假話,所以是甲捐的。所以選擇A。
41.【答案】A 解析:本題從題干出發(fā),從1和3可以看出乙不會單獨作案,那么從2可以假設推斷,如果甲不作案,那么丙也不作案,只有乙作案,顯然是有矛盾的,所以甲肯定作案,所以選擇A。
42.【答案】D 解析:本題屬于三段論推理型題目,給出了小前提和結論,需要加上一個大前提,可以應用圈圖法,自己可以在草稿紙上畫畫。這樣排除了AC,根據包含關系,可以知道只有加上D后才能使題干的論證成立,所以排除B選擇D。
43.【答案】C 解析:本題屬于削弱型題目,題干的結論為“把現存的野生大熊貓捕捉起來并放到世界名地的動物園里去”,原因為野生熊貓在迅速減少,要削弱這個結論,就要指出在動物園里也不能保證大熊貓的減少,只有C使可以達到這個效果的,其他都是對題干結論的支持,所以選擇C。
44.【答案】C 解析:本題屬于結論型題目,應從題干出發(fā),結合選項運用排除法,比較四個選項發(fā)現只有C是可以從題干推理出來的,ABD比較絕對,所以排除掉,選擇C。
45.【答案】B。解析:題干推理過程為,因為“當刷牙時,通過去除牙齒與牙齦上所形成的牙菌斑薄片可降低牙齒腐爛的可能性”,所以,“可以不用加氟牙膏,只要認真刷牙就能告別蛀牙”。要想對上述推理過程進行批評,就要指出用加氟牙膏是防止蛀牙的必要條件或者用加氟牙膏也是有作用的。A、B都指出用加氟牙膏是有作用的,是對題干推理過程的批評,但A中“可能性”一詞表明,其要表達的含義不如B項表達的含義強,所以A和B應該擇B更好些。C項只說明了“不能通過刷牙充分消除牙菌斑”,而我們不能因此外加推論,認為“需要加氟”才能消除牙菌斑,以至防止蛀牙,所以C不能算作批評。D顯然為無關項。
46.【答案】C。解析:“不到鼓山,不算游福州”,可以得出,“游福州一定到了鼓山”,“不看磨崖石刻,白來鼓山”,可以推出,“來了鼓山一定到了磨崖石刻”,由以上可以推出,“游福州一定到了磨崖石刻”。A中“只要”一詞絕對化,不準確,所以應排除;B項無法得知;D中“應先看”運用不準,我們無法得知其先后順序;顯然只有C表達了這個意思,所以答案為C。
47.【答案】D 解析:本題從選項出發(fā)應用代入驗證排除法來解題,由于丙的年齡比C的未婚夫大,可見AB項可排除;由于 A的未婚夫最年輕,而丙比C的未婚夫大,可見丙不可能是A的未婚夫,所以排除C,只有D是符合題干要求的,所以選擇D。
48.【答案】D 從眾的原因是“由于群眾的引導或壓力”,而買彩票不是受群眾的引導或壓力,可能是基于金錢的誘惑或其他原因。
49.【答案】D 國際旅游人員進入我國國境從事的說道包括“旅行、訪問、考察、探親,從事貿易、體育、學術技術交流活動。”只有D的活動是包括在其中的。
50.【答案】C “變儲備型經濟為增長型經濟”與循環(huán)經濟中的“低開采”等特征不符。
51.【答案】C 文飾作用的基本特征是“受挫折后會想出各種理由原諒自己或為自己的失敗辯解”。小李生意失敗,股票下跌后沒有這樣做,而是吃安眠藥自殺了?!?span lang="EN-US"> 52.不當得利,是指沒有法律和合同上的根據而得到利益,致使他人受到損失。按法律規(guī)定,受損失的一方有請求不當得利人返還所得到的利益的權利。而不當得利人有返還利益的義務。下列屬于不當得利的是( )。
52.【答案】B 不當得利的前提是獲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損“沒有法律和合同上的根據”,A、C有合同上法律上的根據,D的行為違法不受不當得利的保護。
53.【答案】C 回避行為是一種屈服行為,是和取代行為相對應的。取代行為,是指等級地位比較高的個體去取代原來可能占據了一個比較好的位置等級地位比較低的個體位置,后者就要把這個好的位置讓給高等級的個體。而讓開位置的這個個體做出的行為叫回避行為。鵬鵬周圍的人取代了鵬鵬的位置,而鵬鵬讓開了自己的位置是一種回避行為。
54.【答案】C 心身疾病,“軀體疾病”而不是精神疾病,而這種疾病產生的原因或誘因是以“心理社會因素為主”。A中疾病產生的原因或誘因不對,BD中“郁郁寡歡”、“瘋瘋癲癲”不是軀體疾病。
55.【答案】A 商業(yè)廣告,須商品經營者或者服務提供者“承擔費用”,采取的手段是“通過一定的媒介和形式”。A不符合這兩個要件。
56.【答案】A 在全國各個社會群體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代表矛盾的普遍性,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中央專門針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出布置,提出要求,這種做法在哲學上的依據是:事物各有自己矛盾的特殊性。BC本身是對的,但不符合題義,D本身就是錯的。
57.【答案】B (1)錯在“可以改造規(guī)律上”;(3)夸大了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是唯心主義的觀點;(2)和(3)是對的。
58.【答案】 ACD三項本身都是正確的,但最符合題義的是B,29次輕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隱患是量的積累,當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發(fā)生質變引起嚴重事故。
59.【答案】A BD本身就是錯的,C則不符合題義。
60.【答案】B 這題出的并不嚴謹,拘留也是一種行政處罰,只不過在行政處罰中叫行政拘留而已。但在本題中只能選擇B ,A BD都是《行政處罰法》明文規(guī)定的。
61.【答案】A 從法律上表明醫(yī)患雙方是實實在在的民事平等關系,并不能得出平等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特征的結論,社會經濟也未必就是平等的?!夺t(yī)療事故處理條例》作為行政法規(guī)是法的形式的一種,表明政府具有立法權力;《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主旨之一就是保護作為消費者的患者,它的立法目的之一是保障醫(yī)療安全,是國家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舉措之一。
62.【答案】A 《民法通則》第十七條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jiān)護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親屬;(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jiān)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監(jiān)護人是有順序的,配偶之后應該是父母,父親雖然已經80歲了并已經退休的,但并不能表明他沒有監(jiān)護能力。
63.【答案】D 本題考查的是行政法規(guī)和行政規(guī)章的定義。
64.【答案】C 《刑法》地81條規(guī)定“在國家、人民公社、合作社、合營企業(yè)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者運輸中的私人財產,以公共財產論。”即6000應視為公共財產,乙作為國有商場保衛(wèi)科的負責人利用職務之便將其具為己有,構成貪污罪。
65.【答案】C 羅某對乘務人員和治安人員的職務行為不服,應以乘務人員和治安人員所在單位為被告。
66.【答案】A
67.【答案】C
68.【答案】B
69.【答案】B
70.【答案】D
71.【答案】C
72.【答案】D
73.【答案】B
74.【答案】C
75.【答案】B
76.【答案】ABD 黨政機關可以超出各自的系統(tǒng)內部發(fā)布文件;作為黨領導的國家行政機關不能直接向黨的組織發(fā)布指令性文件;黨政機關可以聯合發(fā)文,但并非是盡可能聯合發(fā)文;行政機關可以直接向黨的組織匯報工作是對的。
77.【答案】AB 磁懸浮列車能浮起來運用的就是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使磁鐵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懸浮”。
78.【答案】AB 所以選項中只有C是錯的,“三北”防護林的起點是黑龍江省的賓縣。
79.【答案】BCD 我國人口結構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未富先老,即老齡化問題;由出生嬰兒性別比失衡導致的婚齡人口擠壓現象將逐漸凸現;從民族結構上來說,伴隨民族人口的迅速增長,其聚集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壓力大大增加;從勞動力人口供給上來說,新增勞動力的數量將逐漸下降。
80.【答案】ABCD 參見《行政復議法》第六條關于行政復議受案范圍的規(guī)定。
81.【答案】BCD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出現的原因之一就是國家扮演總資本家的角色,力圖克服生產 的無政府狀態(tài)。它反映了生產社會化進一步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它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日益深化的必然結果。
82.【答案】ABCD 行政處罰救濟原則要求對被處罰的相對人提供相應的救濟途徑,以保護其合法權利;行政處罰法第4條規(guī)定:“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jié)以及社會危害程序相當。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guī)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分別體現了公正公開原則、處罰相當原則;處罰法定原則,即行政處罰的設定權、處罰主體、被處罰的行為以及處罰種類、內容和程序等都由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予以確定。行政處罰法第3條規(guī)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規(guī)定,并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guī)定的程序實施。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
83.【答案】AB 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限制責任能力人有: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就可以做出答案AB。
84.【答案】BCD 《子夜》是矛盾的作品。
85.【答案】ABCD 四個選項都屬于需要重點保護是自然資源。
86.【答案】D 據文意,這句話與上一句沒有繼承的關系,所以不能和“繼而”,文中更沒有轉折的關系,B排除,“時間”與“今年”相觸語義不通,D最為恰當,有了前因才會有后果,選擇D。
87.【答案】D “阻擊”是指以兵力、火力阻止或遲滯敵人前進,不符文意,“阻擋”,“阻止”語氣不夠也不能正確的表述作者本意, “遏制”是指被迫停止,從語感和詞義是最為恰當,所以選擇D。
88.【答案】B 通讀文章作者并沒有諷刺的用意,只是引用了一下對方的原話,只是引用的作用,故B不正確。
89.【答案】C C項說:美國現在“根本就不生產傳統(tǒng)制造業(yè)產品”而文章中說:“人民幣升值解決不了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問題,也解決不了美國制造業(yè)工人高失業(yè)率的問題,更解決不了美國傳統(tǒng)制造業(yè)向低生產成本地區(qū)轉移的問題。”表明美國并不是不存在傳統(tǒng)制造業(yè),只是傳統(tǒng)制造業(yè)事業(yè)率高而已。
90.【答案】C C項說:美國現在“根本就不生產傳統(tǒng)制造業(yè)產品”而文章中說:“人民幣升值解決不了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問題,也解決不了美國制造業(yè)工人高失業(yè)率的問題,更解決不了美國傳統(tǒng)制造業(yè)向低生產成本地區(qū)轉移的問題。”表明美國并不是不存在傳統(tǒng)制造業(yè),只是傳統(tǒng)制造業(yè)事業(yè)率高而已。
91.【答案】C 從文意可知美國并不是想發(fā)展本國傳統(tǒng)制造業(yè),而是想保住世界霸主的地位,這才是他阻止中國產品涌入美國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C不正確,選擇C。
92.【答案】C “全球第一位”與“獨占鰲頭”重復,所以選擇C。
93.【答案】B 中國并不是因為加入了WTO才理順了各種關系,文中是說到加入了WTO這個時間為止,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各種關系才理順了,所以B錯誤,選擇B。
94.【答案】C 文中第4段的美國摩根大通公司的研究報告中包含了A、B、D三個選項,但C選項不包含在內,所以C不符合題意,選擇C。
95.【答案】B 在文中最后一段已明顯的給出了答案,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話。
96.【答案】D A錯誤除了科技和中介機構要進行了嚴密改證外還要有國家宏觀調控以及企業(yè)要加強自我約束,只有這樣企業(yè)才可以放手大干,B不正確,“非典”影響了外資在中國的投放,在文中第4段有所體現,C不正確,文中并沒有提到2003年下半年和2004年經濟增長是靠誰投資,所以只剩下D選項,從文中最后一段能夠得出,所以選擇D。
97.【答案】C 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這是不爭的事實,絕不是什么表面現象,從文中沒有讀出該句意思,選擇C。
98.【答案】B 古代傳統(tǒng)文化有不足之處了有優(yōu)點,前文說我們不能敵視和摒棄我們只能批判繼承,才會有發(fā)展,選擇B。
99.【答案】D 可采取排除法,題干講到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現代詮釋證明,說明傳統(tǒng)文化還是存在很多缺陷,因此,有些觀念并非科學,也不符合現代的科學觀,A、C正確,因此對傳統(tǒng)文化應該進行現代證明,B項也正確,因此答案D項是不正確的,選擇D。
100.【答案】A 先人倡導“普通和諧”和今人也倡導“普通和諧”,因此他們的根本屬性都是“和諧”,根據后面的句子里發(fā)現,在時空兩無限中,根本屬性是和諧的,可見,“普通”的含義是時空兩無限,因此,答案為A。
101.【答案】A 根據前后文意思,“所以”一詞很容易分辨出原因是由于現代社會面臨的矛盾,急需等待科學的管理系統(tǒng)來調節(jié)、解決。所以答案為A。
102.【答案】B倒數地二段主要強調的是“批判繼承傳統(tǒng)文化”,而最后一段怎認為,僅僅批判繼承傳統(tǒng)文化是不夠的,批判移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作到有容乃大。做此理解才符合文章的邏輯。
103.【答案】D 首先我們應該理解出是要繼承古文化,但如何繼承,這是本質,文中提高我們必須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也就是要求我們根據需要來吸收。很顯然,答案為D。
104.【答案】A 文章要求我們要科學的態(tài)度來對待傳統(tǒng)文化,不能一味的說繼承或屏棄,A項就犯了這個錯誤,答案為A。
105.【答案】C 文中第1段中間部分有原句,批判的對象是“這一點”,“這一點”顯然是指上一句的“儒家把善的內容界定為封建仁義道德”,故選擇C。
106.【答案】D
107.【答案】D
108.【答案】B “美善結合,以善統(tǒng)美,這是中國審美文化的基本特征。”故選B。
109.【答案】C “他十分重視用藝術的形象教育使人們確定道德規(guī)范,”故選C。
110.【答案】D
111.【答案】C
112.【答案】C
113.【答案】B
114.【答案】C 文章中闡述了地方保護主義的弊端,否定地方保護主義帶來的利益,所以C項不符,故選C。
115.【答案】D 文章按“概念—形成原因—危害—對策”來闡述地方保護主義,D項的標題對文章的內容表述的全面,故選D。
116.【答案】C 由圖中可直接觀察得到答案,選擇C。
117.【答案】B 7月份上牌量為1240,8月份上牌量為1405,故這兩個月上牌量增長率是(1405- 1240)÷1240≈13.3%,選擇B。
118.【答案】D 1月份為1234,7月份為1240,相差6個,最為接近,選擇D。
119.【答案】A 題中說是增長率創(chuàng)新高,從圖中觀察增長率最高的為7月份即(1240-920)÷920≈35%,則9月份增長率一定高于這個數,即高于1405×(1+35%)≈1890,選擇A。
120.【答案】B 從圖中觀察1~2月間上牌量降幅最大,排除A,C中第一季總量為2793,第二季為2726,第一季大于第二季成立,D中7月增長率為(1240-920)/920>(1405-1240)/1240成立,所以選擇B。
121.【答案】B 由圖中可直接觀察出結果,選擇B。
122.【答案】C 農業(yè)國民收入高于工業(yè)并且存在差值,排除A、B項,從圖中觀察差值不可能為150億元選擇C。
123.【答案】B 從圖中可知1987年為3154,1976年為996,增長幅度為(3154-996)÷996≈216%選擇B。
124.【答案】D A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從60年到62年下降,B錯誤從58年到60年下降,圖中虛線的斜率大于實線的斜率,即工業(yè)增長率大于農業(yè)增長率,排除C,選擇D。
125.【答案】D 從圖中觀察均可得出A、B、C這三個結果,但不能推出D項,D項中不是沒增長而是增長緩慢,選擇D。
126.【答案】 B 2010年總人口為138610,老年人口為8.06%,所以老年人口為138610×8.06%≈11173萬人,本題采用估算法更為簡單省時。
127.【答案】D 分別算出四個選項的年份中勞動年齡人口比重與老年人口比重的和比較其中最大的一個即是我們要找的選項66.34+7.53=73.87,66.20+8.06=74.26,58.78+15.19=
73.97,53.58+23.48=77.06,所以選擇D.
128.【答案】C 2050年勞動人口數量比值為55.09%,老年人口比值為20.34%,采用估算法兩比值為2.7,選擇C。
129.【答案】D 無法推出A中結論,不能從圖中推出老年人口的平均年齡在逐年增長只能說老年人口數量在增加,因此B錯,C中只是勞動力人口比重在總人口中有所下降但人數并沒有逐年下降,故選擇D。
130.【答案】B B中2100年老年人口數為149497×23.89%≈35714.8,2090年為150551×23.48%=35349.3,并沒有下降,所以選擇B。
131.【答案】A 移送司法機關立案的人數為66人,受效能告誡的干部有634人,所占比例為10%,所以選擇A。
132.【答案】C 應辦結33173件,已辦結30896件,30896÷33173≈93%,可采用估算法,選擇C。
133.【答案】B 634÷182≈3.5=7︰2,選擇B。
134.【答案】D D中F省一年來是有634名干部受效能告誡并不是行政處分,兩者概念截然不同,選擇D。
135.【答案】B 文中并沒有說到效能投訴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是說發(fā)揮了作用,所以④不正確,答案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