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站
您的當前位置:華圖網(wǎng)校 > 公務員通用 > 面試輔導 >
國考必備:公務員面試1000題詳解(40)(2)
2011-12-27 17:15  華圖網(wǎng)校 點擊: 載入中...

  6、北方為優(yōu)化縣級干部結構,決定今年引進50多名博士,并計劃3年時間引進150名博士生進入縣級領導崗位。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其實為了優(yōu)化縣級干部結構,引進博士的想法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我感到這做法不妥。1、在一個縣級單位通過引進博士來優(yōu)化干部隊伍,提高干部總體知識水平,愿望是美好的,但實踐出真知,事物的好壞要通過實踐才能得出結論,用博士在縣級實踐,的確大才小用。2、這種做法不結合中國的國情,很難收到效果,因為中國研究生以上的人才畢竟是少數(shù),如果每年都要這么多的博士人才在基層加強四化建設,不切實際,同時對人才也是一種過度消費。3、行政管理不同于科研,行政管理除了需要較強的理論功底外,實踐經(jīng)驗尤其重要,不是說博士生的實踐經(jīng)驗一定不豐富,但如果過份強調(diào)博士的頭銜而忽視其它,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所以我認為這種做法不妥,應該實事求是地結合現(xiàn)狀來提高干部自身素質(zhì),才能起到優(yōu)化結構的效果!

  7、目前在網(wǎng)上經(jīng)常有提供面試咨詢的現(xiàn)象和人員,怎樣看待這種現(xiàn)象和理解這種動機。該如何回答?

  答:1、這是一種好現(xiàn)象。現(xiàn)在考公務員的人很多,而很多考生需要這方面的培訓和輔導,有需求就有供應。這是正常的,符合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律。這一方面可以幫助考生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國家培養(yǎng)和輸送更高素質(zhì)的人才。2、對這種現(xiàn)象要正確引導。目前很多培訓機構魚目混珠,良莠不齊,要正確規(guī)范。不能讓一些沒有水平的人誤導考生,更不能讓一些騙子在網(wǎng)上騙錢。3、只要是真正有價值、對考生有幫助的培訓機構或網(wǎng)上輔導,我們要大力扶持和鼓勵,不可因為其收費而盲目排斥。因為有勞動就應有價值,越是公益事業(yè)越需要得到全社會支持以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不能殺雞取卵、涸澤而漁。

  8、近來,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某女子用高跟鞋活活把貓踩死的虐貓事件,對此,你怎么看?

  答:對于網(wǎng)絡上的虐貓事件,我早就在天涯社區(qū)、網(wǎng)易等網(wǎng)站看到過,并給予了持續(xù)關注。對此事件,我談三點看法:1、我認為人和動物都是地球上的一員,應該和睦相處。人類不善待其他動物,只能是破壞自己的家園。善是保持生命、促進生命;惡是毀滅生命、壓制生命的發(fā)展,更何況以一種殘忍的方式無謂的殘害生命;這是每一個文明社會成員應有的共識,我們對殘忍行為絕不能漠視甚至認同。2、因為沒有法律依據(jù),我們沒有什么具體的措施去懲處這種現(xiàn)象,只能從道德層面去譴責他們。所以,在反虐待動物立法方面,我國應該盡早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以明確權利和義務,也使處罰有據(jù)可依。3、一些極端的網(wǎng)友“殘暴”地站在法官的立場上泄憤,雖然是出于保護動物的善意。但是保護動物的善意應來自仁愛,而這種仁愛是在尊重、愛護同類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情感,不是一個憑空掉下來的概念,更不是一種孤立存在、游離于人學之外的價值觀。我們在呼吁大家熱愛動物,呼吁動物保護方面的相關法律盡早出臺的同時,我們也呼吁尊重人的權利,不要把“虐貓”變成了“虐人”,尤其不要以一種殘暴取代另一種殘暴,以一種不道德或不法行為制止另一種不道德或不法行為。

  9、如何看待“做官先做人”?

  答:1.古老的話題,永恒的話題,他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為人的重要性。2.無論官多大,在整個社會關系中仍然是普通的一分子,在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面前沒有任何特權。3.僅靠權力和地位去推動工作,不依靠領導的個人魅力是遠遠不夠的,“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10、談談你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看法?

  答: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術思想的一條最重要的人際交往原則.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能強加于人,它說明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考慮對方的感受,不能苛求于人的道理.1.它的一個要點就是通過換位思考,了解別人的欲望和需要,就是當自己要對他人做什么事時,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遇到這事,如果自己不愿意,就不能對他人做這件事,我們不愿意被偷,被搶,被殺,所以我們也不能對他人做這件事,衡量的標準當然是自己,是自己的"不欲",從而不會因為自己的私欲而損害侵犯他人的利益,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最終的目的達到社會的和諧.2.正是從換位思考這個角度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觀點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為他本身隱藏的一個價值設定就是:自己不喜歡的別人也肯定不喜歡.但這個價值前提是明顯靠不住的,“己所不欲”實際包含了以下的三種可能:一、自己不喜歡,別人也不喜歡。二、自己喜歡,別人不喜歡。三、自己不喜歡,別人無所謂。如果交往中遇到的是后兩種情況,那么固守這樣的原則,顯然是不合適的,有可能人為的造成沖突.“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不存在需要完全相同的兩個人”。說的就是每個人的價值觀念不同,生活地域不同,生活經(jīng)歷,個人傾向,世界觀不同,于是對自己需要的事物也必然千差萬別.所以對于傳統(tǒng)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不要不予以分析全盤接受,只有批判的進行揚棄,使用時結合實際,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是我們應該做出的選擇!

看過本篇的網(wǎng)友還看過

發(fā)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表情:
匿名

最新評論

一周資訊排行
本月資訊排行

更多>>名師講座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意見反饋 | 合作加盟 | 媒體關注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址導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華圖網(wǎng)校 版權所有 京ICP證090387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0247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