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最關鍵的一點在于選準閱讀對象。就參加公務員考試申論考試而言,閱讀的范圍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理論性著作
理論性著作簡單地說就是講道理的資料。理論性著作主要是寫申論大文章和一些評論性質(zhì)的題時用。最基本的理論就是大學公共課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理論。這些著作可以包括教科書,也可以包括部分原著。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學工科的考生會覺得這些東西很虛,讀起來沒有什么感覺,這是由于只看到文字,沒有去思考,沒有去理解這些理論中的深意。舉一些簡單的例子,如毛澤東思想中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一些人一看就覺得是老調(diào)重彈,沒有什么意思。如果在閱讀時結合歷史和現(xiàn)實就能加深對這一思想的理解。自民國以來,我國國內(nèi)的軍閥混戰(zhàn),很多軍閥不是依靠這個國家就是依傍那個國家,包括蔣介石都是如此。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chǎn)黨不管是軍事上還是經(jīng)濟上都沒有完全依靠蘇聯(lián)。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題涉及金融危機、糧食安全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問題,這就可以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角度去談。強調(diào)我國在經(jīng)濟、技術和糧食生產(chǎn)領域都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在新時期新條件下繼承和發(fā)揚毛澤東思想光榮而偉大的傳統(tǒng)。這樣就可以從獨立自主的角度寫一篇見解深刻、觀點明確的文章了,這不比那些千篇一律只會按照套路來寫的文章更加漂亮?
理論性著作不一定就限制在教科書規(guī)定的范圍之內(nèi),其他的一些比如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和中國古典諸子百家的經(jīng)典書籍都可以讀,在寫申論時可以選取其中的和黨的方針政策不矛盾的那些理論作為自己的理論支持。同時也千萬不要誤解,以為要讀這么多書才能考好申論。多讀書固然是好,不過最關鍵的是讀了之后要會用。就應對申論考試本身來說,閱讀并掌握教科書中的內(nèi)容就差不多了。文章寫作都要求論述深刻,怎樣才能叫論述深刻?說狹窄一點,只有有理論深度和高度,能極高明而道中庸才能叫論述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