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近日,又有一樁新鮮事,吸引了公眾眼球。
2010年新年伊始,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正式實施的對考上公務員的恭城青年進行獎勵的政策:考上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gòu)公務員獎勵6萬元,考上廣西區(qū)直機關公務員獎勵3萬元,考上桂林市直機關公務員獎勵1萬元。該政策一經(jīng)推出,便引發(fā)各方爭議。(《南國早報》1月3日)
對于這一獎勵政策,許多人都表示不解和不滿,認為恭城瑤族自治縣這是在亂發(fā)獎,是在糟蹋納稅人的血汗錢。可我卻要說:“考上公務員就發(fā)獎金”其實大有深義,恭城瑤族自治縣的一班人絕非沒事找事,而是小算盤打得叮噹響。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宰相門前七品官”,意思是說,要想找領導辦事,首先得過領導身邊人這一關,否則,就會好事多磨,甚至被人為攪黃。恭城瑤族自治縣所獎的那些新考上的公務員,上至中央機關,下至桂林市,他們所工作的單位都可以說是恭城的上級,現(xiàn)在給這些人一筆重獎,讓其感恩戴德,銘記于心,將來,恭城的領導要是想來個“跑部錢進”,或且“抄近路”找上級匯報工作,謀求個升職什么的,豈不就有了內(nèi)應?甚至,若上級機關搞個“突擊檢查”之類的行動,想打下級單位一個措手不及,恭城人也有可能先得到消息,做好充分的準備。
要辦事,需人脈,這是許多人深信的潛規(guī)則。過去,一些地方官員總愛等到事情臨門,才忙不迭深挖人脈,四處尋找同鄉(xiāng)高官,然后登門求助,不知白費了多少冤枉勁。而現(xiàn)在,恭城瑤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一幫人,未雨綢繆,先用重獎和那些即將赴上級任職的新公務員們套上近乎,將來一個電話就可以把許多事情搞掂,這無疑是對“人脈學”的一次“重大創(chuàng)新”。站在這一角度,給恭城縣的主要領導頒個“人脈學”創(chuàng)新大獎,恐怕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我倒要提醒恭城領導,拿政府資金獎勵考上公務員的青年,一有濫用財政資金之嫌,二為公務員熱火上澆油,三有變相行賄之嫌,而這者都有違黨和政府相關政策,如果恭城領導真打的是發(fā)展上級人脈的小算盤,那么,在算盤打響之前,還是要先想想恭城的老百姓答不答應和自己頭上的烏紗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