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站
您的當前位置:華圖網校 > 國家公務員 > 行測輔導 > 言語理解 >
2010年國考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言語理解與表達
2011-10-31 10:56  未知 點擊: 載入中...

  1.【答案】A。

  2.【答案】C。解析:本題可從第二空突破,“虛浮”、“虛無”與“理論”搭配不當,排除A、B。由句意可知,茶藝是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茶道是茶藝的內在精神,故空有精神而沒有具體表現形式的理論只能是空洞的理論,第二空應填“空洞”。由此即可得答案為C。

  【考點點撥】 本題干擾項為D。與“體現”相比,“貫穿”側重于過程、側重于一條線,結合句中的“茶藝過程”可知填“貫穿”更合適。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D。解析:本題可從第二空入手。句意是說編文人全集時事無巨細,把與文人相關的資料都收集起來放入其中。“蛛絲馬跡”比喻與事情根源有聯系的線索,常用于犯罪偵查,排除A項。“一鱗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前面不能用“任何”修飾,排除B項。“閑言細語”意為無關緊要的話。“只言片語”指個別詞句或片斷的話。搜集整理資料的過程,用“只言片語”更能體現資料的零散與細碎。本題選D。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B。解析:第二空需要填的是一個修飾“傳說”的成語。由“不是……而是……”前后句子之間構成逆對應關系可知,這里應是表示傳說的不可靠。“撲朔迷離”指事情錯綜復雜,不容易看清楚。看不清楚并不代表不可靠,所以排除C項。“空穴來風”這個成語比較特殊,原意為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故有“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的說法。后常被誤用作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甚至有部分字典也接受了這一用法。但是在考試中出現,通常仍應按原意去理解做題。據此排除D項。第一空中,修飾“年表”這一對象,通常側重的是準確與否,而非細致還是粗糙,故本題選B。

  【考點點撥】 子虛烏有:指虛構的或不真實的事情。虛無縹緲:形容空虛渺茫。

  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A。

  20.【答案】D。

  21.【答案】A。

  22.【答案】A。解析:文段論述了熱帶森林已經被嚴重破壞,溫帶森林大部分也有相同的遭遇,且容易被人遺忘,因此應加強與重視對溫帶森林的保護,A為正確答案。

  【考點點撥】 題目要求回答“作者的意圖”,即作者寫文章的目的,而不僅僅是“說明”、“分析”、“強調”,這類描寫生態(tài)破壞的文章一般是“呼吁”人們要保護環(huán)境。

  23.【答案】B。解析:“只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顏色”,意思是任何一個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的判斷,有自己的選擇及取向,再聯系后文的“方向與成果”,B項“價值取向”最符合文意。

  【考點點撥】 “顏色”一詞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示某種借代義,暗含某種傾向。如有色眼鏡,表示的是看待人或事物所抱有的成見。又如,舉白旗,表示的是選擇投降。再如,顏色革命,指的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一系列發(fā)生在獨聯體國家和中亞地區(qū)的以顏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進行的政權變更運動。所以,在看到“顏色”這個詞語或表示色彩的詞語時,考生需聯想到它的借代義,結合相關顏色詞語的背景知識來理解文段含義。

  24.【答案】D。

  25.【答案】C。

  26.【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介紹了傳統(tǒng)的動物資源保護措施存在的缺點,然后指出生物技術新成果的問世,為動物遺傳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開辟了新途徑。故文段主要介紹的是生物技術的進步對動物資源保護的積極影響。本題答案選D。

  【考點點撥】 文段論述的是“動物資源保護”,A項“動物物種多樣性”僅是“動物資源保護”的一項內容,排除A。文段提到傳統(tǒng)資源保護措施的缺點是為了引出新的保護途徑,B項非文段重點。C項因果倒置,應該是生物技術新成果的問世為動物遺傳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開辟了新途徑。

  27.【答案】C。

  28.【答案】C。

  29.【答案】A。解析:通讀全段可知,文段論述的主題是土著音樂,前面介紹了土著音樂的具體表現形式,后面提到土著音樂是音樂“根源的根源”,可知,文段的論述主體為土著音樂,排除B、C。D項,文段提到“根源”、“根源的根源”,故接下來應當繼續(xù)向前追溯,這個根源的根源是怎么來的。故本題答案為A。

  【考點點撥】 做此類題目首要的就是要把握文段的主要意思,只有從文段全局的角度來看問題才能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正如本題,如果考生真正讀懂了文段,知道文段從始至終講的都是土著音樂,就不會被錯誤選項所迷惑了。

  30.【答案】C。

  31.【答案】C。解析:文段的結構是先提出問題,后解決問題。首先提出問題:我國服務業(yè)對勞動就業(yè)的貢獻率還是太低。接著指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務必發(fā)掘服務業(yè)對擴大就業(yè)的巨大潛力。結合選項可知答案為C。

  【考點點撥】 由文段最后一句話“我們務必……”可知,作者已明確發(fā)出了號召,說明了應該怎么做。而四個選項中體現了這點的只有C。

  32.【答案】B。

  33.【答案】A。

  34.【答案】C。解析:⑥有指示代詞“這”,一般不放段首,由此可排除A、D。②句末尾的“動物”與④句開頭的“動物”互相呼應,形成頂真結構,故④句應緊跟在②句后面,排除B。本題正確答案選C。

  【考點點撥】 做語句連貫題,快速又簡單的入題法是直接從選項入題,即先分析四個選項的異同,然后再代入句子進行判斷。

  35.【答案】D。

  36.【答案】A。

  37.【答案】D。解析:文段列舉了安科萊、亞利桑那、澳洲東南沿海地帶三個地域的例子,這些事例的共同點在于都提到了當地人謀生的手段,即生產方式。居住在同一個地理區(qū)域的人類,不僅與同時代鄰近族群的生產方式不同,而且在以前與現在的縱向生產方式對比上,也是迥異的。由此可知,“地理環(huán)境并非人類生產方式的決定因素”,D項正確。

  【考點點撥】 本題迷惑項為C。由安科萊和亞利桑那的例子,似乎C項“不同文化族群可以和諧相處”的表述并無不妥。但由澳洲東南沿海地帶的例子則可看出,這里并不存在不同文化族群相處的問題,C項可排除。

  38.【答案】A。解析:作者首先指出“哲學曾經是一種生活方式”,并以蘇格拉底的哲學為例進行論證,表明哲學來源于生活;接著進一步指出哲學一開始不是書面的研究,而是過日子的方法,是“入世意義的哲學”,說明哲學應指導生活,服務民眾。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考點點撥】 “意在說明”類題目與“作者的意圖”、“意在強調”、“重在說明”類題目相似,其答案一般是提出一種措施,或發(fā)出一種號召、呼吁,告訴大家要做什么,應該怎么做,具有一定的深度,而非簡單地指出某種現狀。本題就是一個實例。

  39.【答案】A

  40.【答案】A。解析:文段主要闡述的是中國古代禮制的要求使得服裝忽略了人體各個部位的三維數據,并因體現等級的需要而突出了圖案的特點,而這些特征使得中國傳統(tǒng)服裝的剪裁傾向于寬大適體的平面剪裁法。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說的是中國傳統(tǒng)服裝采用平面剪裁法的原因,與之相關的為A項。

  【考點點撥】 段末提出來的概念多為文段的關鍵信息。由此可推知“平面剪裁法”為文段的關鍵概念,正確答案中應包含這一信息,符合這一特征的只有A。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結束后注意事項 11月2-7日報名確認及網上繳費 匯總 專題
>>2003-2011國家公務員考試真題匯總 名師指導2012國考 行測每日一練 申論主題
>>2012年國家公務員筆試必看課程 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優(yōu)惠套餐A:全科

及時的國考新聞速遞,精挑細選的備考指導。華圖網校推薦訂閱:訂閱到QQ郵箱
關注我們:

發(fā)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表情:
匿名

最新評論

2012年公務員考試課程表
華圖網校命中2011國家公務員考試真題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意見反饋 | 合作加盟 | 媒體關注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網址導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華圖網校 版權所有 京ICP證090387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247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