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市里準備引進一個工業(yè)項目,可以增加就業(yè),但是居民反映會影響生活,領導讓你組織一次調查活動,你該怎么組織?(2010年11月14日河南省公務員面試題) 華圖研究員 李楊
【參考答案】
引進合適的工業(yè)項目不僅可以加快城市經濟發(fā)展,更可以增加就業(yè),對我市未來發(fā)展有重要推動作用。但是,任何決策都應當充分考慮人民群眾利益,因此附近居民的意見也應當納入項目是否確立的考慮因素之一。對于居民反映的問題,我將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開展調查:
第一,正式展開調查前,首先我會了解該項目的一些基本情況,比如是何種類型工業(yè)項目、是否會產生危害人體健康的污染物等等,并查看居民已經反映的問題,從而對整個事件有較充分的認識。該次調查活動采用分發(fā)問卷和實地入戶兩種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根據前期已掌握的情況設計調查問卷,并制定詳細的調查計劃,包括調查時間定在晚間居民下班后、該次調查所需經費等等,報領導審批。
第二,領導審批后,進入準備階段。由于調查主體為項目選址附近居民,因此此次調查活動請居民所在社區(qū)委員會協助進行,并將調查組織人員分為三個小組,包括調查問卷負責組、后勤組、攝像組,其中調查問卷負責組負責調查問卷的發(fā)放、回收及最后的整理統計,后勤組負責參與調查人員的飲食、飲水以及車輛接送等問題,攝像組拍攝照片作為日后調查公布的資料。調查開始之前,要對組織人員集中開會,進行明確的職能劃分。
第三,調查開始后,作為調查的總負責人要時刻與各小組保持聯絡,從而保障調查的正常開展,并向領導及時匯報調查進程,遇到意外情況及時進行處理。
第四,調查結束,回收的調查問卷由負責的小組及時進行整理和統計,作為負責人作出關于該項目對居民影響的調查報告并附上相關照片一起交與領導,同時向領導匯報此次調查活動總體情況。
【題目】某地以前科技下鄉(xiāng)只是廣播宣傳,現在則是相關人員與專家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情況,談談此事對你的啟示。(2010年11月14日河南省公務員面試題) 華圖研究員 李楊
【參考答案】
為響應國家新農村建設號召,相關部門一直將“科技下鄉(xiāng)”作為為農民服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待,然而科技下鄉(xiāng)形式已由過去的廣播宣傳轉變?yōu)楝F在的專家下田與農民交流,這反映出相關部門制定措施時更加貼近農民的實際需求,這也對即將走上公務員崗位的我們有所啟示:政策執(zhí)行中只有充分考慮群眾需求,才能讓群眾獲得真正的實惠。
過去相關部門進行“科技下鄉(xiāng)”活動時就是組織村民看一些農業(yè)知識影片、發(fā)放科技知識宣傳手冊等,然而很多農民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根本看不懂宣傳手冊,而影片對于農業(yè)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也無法一一解決,因而大多數農民并沒有真正從活動中吸取到科技知識,科技下鄉(xiāng)活動效果也并不明顯。
現在我們在進行科技下鄉(xiāng)活動時,積極邀請農業(yè)專家一同深入農村,這些專家不僅組織科技講座為農民送來最新的農業(yè)科技知識,并且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本地情況提出具體指導意見,從而,一方面及時為農民送來先進的農業(yè)科技和市場信息,另一方面也切實解決農民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真正實現“科技興農”的目標。
專家深入田間了解當地情況是相關部門進行科技下鄉(xiāng)活動中實施的積極的措施,但是如何將這樣一個正確的措施執(zhí)行好、落實好是相關部門今后的工作要點,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第一點:每次下鄉(xiāng)之前首先應當充分調查農民想要了解哪些農業(yè)知識,然后相關部門結合農民需求選擇合適專家下鄉(xiāng)為農民服務,這樣才能保證科技下鄉(xiāng)更有針對性。
第二點:科技下鄉(xiāng)活動不是專家一年來一次就結束了,而應當定期舉辦,并且為農民與專家搭建長期溝通的平臺,比如建立定期反饋和交流機制,當專家無法進行現場指導時,農民可以將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集中起來與專家進行溝通。
第三點:每次科技下鄉(xiāng)活動結束后,通過走訪向農民了解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以此不斷改進活動形式和內容,保證科技下鄉(xiāng)活動真正成為政府為農民所辦的一件實事。
最后,我相信,經過相關部門的努力,我們一定能通過科技下鄉(xiāng)活動讓農民更好的走上致富之路。而這也為我們這些即將走上公務員崗位的人們揭示了一個深刻道理:任何措施的制定只有真正貼近群眾的需求,及時解決群眾困難,才能真正讓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