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當前位置:華圖網(wǎng)校 > 山東 > 公務員 > 申論輔導 > 申論備考 >
2006年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及參考范文
2011-03-11 14:04  華圖網(wǎng)?!↑c擊:

  7.公平正義既是衡量美好社會的一個標準,也是人們評價政治文明的尺度,更是我們黨執(zhí)政為民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須妥善協(xié)調(diào)各方利益關系,正確處理社會矛盾,大力促進社會公平,切實維護社會正義,使公平與正義成為和諧社會的重要支柱。近幾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在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取得了豐碩成果。如資助特困生上大學、資助特困單親家庭、公推黨政干部、實施十項民心工程、妥善處理群眾來信來訪、維護司法公正等等。但是,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在我市城鄉(xiāng)之間、階層之間,在社會生活的一些領域,也程度不同地出現(xiàn)了一些發(fā)展中的問題,如貧富差距、城鄉(xiāng)差距等。因此,深入認識和分析當前利益結構和利益關系的發(fā)展變化,完善各項政策措施,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的協(xié)調(diào),利益訴求得到統(tǒng)籌兼顧,已經(jīng)成為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

  8.李老板開了一家貿(mào)易公司,張先生經(jīng)常為李老板供貨。每次供貨時,李老板并不馬上就付給張先生貨款,而是積累到一定金額后,再一起結賬。張先生每次供貨時,李老板的會計均給他一張入庫單,貨款付完后,張先生再把入庫單還給李老板。一切看起來合情合理,沒想到卻出現(xiàn)了問題。不知不覺中,李老板已經(jīng)押了張先生10萬元的貨款。去年2月,張先生找到李老板,希望能把貨款結清,這次李老板倒痛快起來:“沒有那么多錢,今天我先給你結一半吧。”于是,李老板給了張先生5萬元的貨款,張先生寫了收據(jù)后,還回了5萬元的入庫單。過了一個月,張先生拿著另外的5萬元入庫單再次找到李老板,希望把這5萬元貨款付了,但李老板卻說出了令他意想不到的話來:“上次5萬塊錢我不都給你了嗎?你怎么還跟我要?”原來,李老板歪曲事實,竟稱他只欠張先生5萬元的貨款,一個月前還的就是這筆錢!無奈,張先生只好與他打起官司來。在法庭上,張先生拿出了入庫單及有關“收到5萬元貨款”的收據(jù),可李老板愣說這5萬元就是付給張先生手中5萬元入庫單的貨款。到底孰是孰非,法官也犯了難。其實,除了李老板與張先生外,還有一個人清楚事情的經(jīng)過,那就是李老板的會計。張先生及代理律師多次肯求會計能出庭作證,但雖然她已經(jīng)辭職,卻仍不愿為張先生作證,原因很簡單,怕遭到報復。如今,此案仍陷在困境中。

  9. 道德義務是在人們所處的社會關系中產(chǎn)生的。不管個人是否意識到,客觀上必然會對個人、對社會負有一定的使命和職責。道德義務是指一定社會關系中個人應對社會或他人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它同時表明一定社會或階級、集團對人們行為的道德要求;是個人在實踐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時所產(chǎn)生的一種強烈的責任心。隨著社會關系的發(fā)展變化,道德義務的內(nèi)容和范圍也在不斷的變化和發(fā)展。因而它是具體的歷史的范疇。道德義務本質上反映了各個階級、集團的利益和要求。人們所處的社會關系的復雜性,決定了道德義務的多樣性。在人類的道德生活中,道德義務的要求既表現(xiàn)在人們相互間的各種關系中,也表現(xiàn)在個人對階級或團體的關系中。所以調(diào)整人和人之間的道德關系,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客觀上都必然要求每個人履行他對社會、國家和他人所負責的道德責任。對社會每個成員來講,在一般情況下,主觀上都要認真地選擇自己行為的動機,考慮行為的后果。

  10.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義,宜也。就是指應該做的事??鬃舆@句話的意思是:“見到應該做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沒有勇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要“見義勇為”。中國文化很重視這個義字,認為這是人與禽獸相區(qū)別的根本之處。禽獸的生活完全是自然的,沒有應該不應該的問題;人的生活則除了物質的、自然的生活之外還有社會的、精神的生活,凡事都有個應該不應該的問題。人生的追求應該是“義以為上”,把道義放在第一位;生死、利害的取舍,是非、善惡的判別,都要以道義為準繩;遇到合于道義,應該做的事,就要勇于去做,也就是要見義勇為。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沒有了這一點,就把人降低到禽獸的境地了。中國人常罵人是衣冠禽獸、不是人,正是反映了這種認識。

  11.根據(jù)馬克思的唯物辯證主義關于意識的起源和本質的原理(物質第一,意識第二),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作為“意識第二”的“正義感”是不能缺乏“物質第一”的有關實質性的物質保障而赤裸裸地上陣的。證人除承擔作證義務外,應當享有主要是證人費用請求權,也稱經(jīng)濟補償權利。證人因出庭作證必然要影響自己的勞動收入,并因為出庭而花費相應費用,如交通費、生活費、住宿費等?!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54條第3項規(guī)定:“證人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提供證人的一方當事人先行支付,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沒有規(guī)定證人合理費用的范圍和計算問題,更沒有規(guī)定由誰來行使,明顯缺乏可操作性。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理論界雖然認為應該賦予證人經(jīng)濟補償權,但立法中至今仍沒有明確確立。市場經(jīng)濟的潮流普及了人們商品意識、經(jīng)濟意識,也同時伴隨著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世俗化和功利化。作為市場主體的“經(jīng)濟人”,以經(jīng)濟尺度來衡量自己行為是一個必然趨勢,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證人作證和拒絕出庭作證行為的選擇,實際上就是一個利益權衡的過程。如:證人如果選擇作證,可能因社會正義的伸張而得到心理慰藉,但同時證人可能受到人身危險及經(jīng)濟利益的損失,還有對原有人際關系的破壞。趨利避害是人之天性,證人拒絕作證自然就成了明智的選擇。

看過本篇的網(wǎng)友還看過

發(fā)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表情:
匿名

最新評論

一周資訊排行
本月資訊排行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意見反饋 | 合作加盟 | 媒體關注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址導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華圖網(wǎng)校 版權所有 京ICP證090387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0247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