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央國家機關首次招考公務員。消息一出,很多老百姓不敢相信,沒有關系,沒有推薦,光憑考試就能“端上鐵飯碗,吃上皇糧?”不光是老百姓,一些國家機關也對這種制度存在懷疑和觀望的態(tài)度。
“卷子”代替了“條子”,“考官”代替了“跑官”,公務員考試制度至今已走過了十幾年,“凡進必考”的制度寫入了《公務員法》。
程連昌,原國家人事部常務副部長,國家公務員制度推行領導小組組長,親身經歷了公務員考試制度確立和實施的全過程。
2008年8月14日,作為中國公務員考試的倡導者和締造者,他感嘆,“凡進必考”封住了后門,“這種制度確立不容易,還要堅持和鞏固”。
“卷子”代替“條子”,公務員招錄關后門
過去的公務員招錄模式是推薦、遞條子、介紹、轉入等形式。就是誰要想進,誰就找人,誰就推薦。這個招錄方式缺少公開性、公正性,特別是科學性。經常造成國家政府部門想要的人找不到,不想要的人硬往里塞的情況,根本談不上職位和人才的吻合,談不上任人唯賢,更不用說高效了。
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部分。1980年,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勇于改革不合時宜的組織制度、人事制度,要健全包括招考制度在內的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并提出:將來很多職務、職稱,只要考試合格,就應當錄用或授予。人事制度改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公務員的錄用制度,這是入口,一定要把住。鄧小平的講話,為建立和推行考試錄用制度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凡進必考有利廢除暗箱操作”
這種考試包括一套完整的程序,首先政府發(fā)布招考公告,有什么職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要向社會公開,而不是像老模式那樣只有幾個人知道。接下來的考試,是“凡進必考”,想當公務員就要考試,沒有特殊和特例,這有利于遏制一些機關存在的一切不良風氣,廢除了遞條子、找關系等暗箱操作??纪曛筮€有審核,擇優(yōu)錄用,結果也要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jiān)督。這樣就能較好的把住入口,一切都是公開、透明的,就像老百姓說的“玻璃房子里的競爭”。
當初決定實施這種公務員招錄制度時,很多人持一種觀望的態(tài)度,對于考試錄用這種形式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很多人抱著看一看的態(tài)度。是不是奏效,關鍵看兩點公正和唯賢,這是人事上最重要的兩點,就怕搞關系等操作。
為此,1989年,人事部在6個國家部門和兩個地區(qū)(深圳和哈爾濱)實行公務員考試錄用的試點,先在小范圍內試試看,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面試考官像奧運體操裁判”
1993年8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在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建立和推行公務員制度。1994年6月,人事部下發(fā)了《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guī)定》,這標志著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正式建立。所以,1994年8月,人事部組織了國務院辦公廳、建設部、人事部等30余個中央國家行政機關的公務員招考,以此來帶動全國。
當年7月30日,人事部在北京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宣布將組織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錄用首屆招考。此后3天有近14000人咨詢,新聞界稱之為萬人趕考公務員。當時的人們感受最大的就是人們的確有很強烈的改革渴望,也認可這種公開、公正的選拔人才的方式。
據(jù)當初親自參加考試的人員回憶,考場內課桌被拉開距離,考生們都很嚴肅。有人也參加了幾場面試,每場都有七八位考官,包括招考單位主管司長、所需崗位的負責人、還有各方面有經驗的專家。這樣既有了解崗位的人員,又有擅長考查多種能力的專家,從不同角度考核人才,有點兒像這幾天奧運會上的體操裁判。突出的人才,幾個問題就能體現(xiàn)出來,有爭議的人員,這些考官還要研討,最終擇優(yōu)錄取。錄取結果出來后,我得到最大的反饋就是,這種考試辦法好,招考單位都說滿意。人事部也參與了招考,都說這個辦法就是好??荚囦浫〉那皫讓茫骄锌己弯浻帽壤秊槿弑纫?,后期達到46:1。一些地區(qū)和部門,對錄用人員的跟蹤、調查表明,用人單位的滿意率達到98%。